close
馬凱/坐在錢堆上愁錢?

每個國家都常面對追求的目標太多,但資源與預算有限,彼此排擠而不得不忍痛犧牲某些重要目標的情況。但罕有一邊錢太多,不知如何運用,一邊錢又太少,許多重大政策都一籌莫展的困境。經常創造奇蹟的台灣,目前就出現如此奇觀。去年傾全國之力要「保一」,最後只落得○.八五%,是金融海嘯以來最慘。而且後兩季成長率皆負,依國際定義,經濟已正式陷入衰退;由於下墜之勢未已,如果不能以更大的力量扭轉頹勢,今年的情況較諸去年更不容樂觀。面對如此困境,每一個有為的政府都別無選擇,唯有盡力運用各項政策工具力圖振作。貨幣政策包括印鈔、降息、貶值等,本來相對力弱,目前揮灑的空間又極為狹窄;透過增加政府支出與建設,或減稅與增加補貼,乃是僅餘的選擇。我們的競爭對手韓國尚未陷入衰退,而已大張旗鼓要推出一七四億美元的振興經濟措施。相對於此,我們的行政院卻正在檢討去年十一月為了「保一」而緊急推出的消費提振措施是否退場。退場的理由之一,是既然力圖「保一」卻未能保成,敗軍之將,棄之不足惜。但這全不成理由,因為在微不足道的節能補貼出爐後,家電業產值達到多年未見的高峰,豈能視而不見?則若無此措施,豈不連「保正」都岌岌可危?當然,另一個重要考量,就是「政府資源有限」,百廢待舉,能省則省。可是不僅民間及保險機構無處可去的濫頭寸多得嚇人,政府手中正握著一大筆資金,足足比消費提振措施的四十.八億多出十倍, 卻舉棋不定,不知該如何支用。去年拜國際燃料價格大跌之賜,台電賺了四百多億超額利潤。一個最簡單的用途,就是透過調降電價回饋用戶。但每次降電價,換來的多半是「只不過一個便當錢」的譏評,食之有若雞肋。但更嚴肅地看,台灣的電價已是全球倒數地低;不僅助長浪費、濫用能源,使耗能產業過度發展;而且偏低的電價使節能產業、綠能產業無用武之地,對於已自訂二○三○年排碳標準的我國而言,是最大的絆腳石。如果此次又不加思索地再度調降電價,更將是雪上加霜的愚行。一邊錢太少、一邊錢太多,最佳策略自是以有餘補不足。眼前的急務既是經濟陷入衰退、排碳目標難以達成,蔡總統當選人的「綠能科技」亟待推動,以及薪資倒退十六年年輕人就業無門;這四百多億超額利潤,甚至再將電價微調一點湊足千億元規模,即可畢其功於一役。首先,所有的經費全部還之於民以平民怨,若能設計令中低所得者相對獲益較大的方式,尚能收所得重分配之效。其次,還錢的金額須與購買有助於綠能、減碳、增加國內就業及激勵國內產業的消費或投資綁在一起;譬如仿對岸「家電下鄉」的成功案例,每筆支出都補貼十五%之譜,設計一套「綠色就業消費方案」,補助先以一年為期,以免干擾相關業者生產期程的安排。若行之有效,即乘勝追擊,必見奇功。(作者為經濟評論者)

新聞出處---http://udn.com/news/story/7340/1506316
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lp4albedyd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